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一边一个一边俩(1 / 2)

不让江山 知白 1623 字 3个月前

站在雨棚里,李叱看着对岸的敌情,忽然间就想到了自己和师父在方城县的那段过往

师父长眉道人后来吹牛皮七八年,一直都不觉得厌,全靠这件事

其实也正得益于那件求雨的事,长眉道人的名气在冀州七县之内开始流传起来,越来越响亮

更因为此事,后来在这七县之内行走,遇到了许多已经落草为寇的人,知道那是长眉道人,也就没有人为难他们师徒二人

那时候的冀州已经乱的一塌糊涂,叛军祸害百姓,百姓们无路可走,也成了叛军,然后去祸害更多百姓

长眉道人每每提到这件事,总是会说,也不知道是咱们爷俩的运气,还是你这小子藏了法术

因为长眉道人确定那肯定不是自己求来的雨,不是运气的话,那就是丢丢儿用了妖法呗

可是这运气,真的就保佑了李叱和他师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免于死在叛军的兵祸之下

最危险的一次,也是在方城县,那是求雨之事过去了四年后

师徒二人在方城县的时候遇到了叛军,被围住,一群人已经往前压,不是看中了他们身上有什么财物,这两个人看着都快衣不遮体了,又怎么可能像是有财物的人

看中的是李叱,小孩子......可以吃

是的,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那就是在冀州大地上几乎每日都在发生的事

长眉道人后来也曾经说过,不管是因为什么,那场雨救了百姓们一命,却没有救百姓们两命

雨后的第二年,叛军就把粮食都抢走了,百姓们死伤无数

之后的冀州在没有出现过旱灾,可是却也没有人种田了

眼看着李叱就要被拖走的时候,叛军首领出现了,他认出了长眉道人

大声呵斥那支像是原始人一样的所谓叛军队伍,让他们退下去

叛军首领大声说,这位就是当年救了咱们的道长,当年没有道长,大旱的时候咱们就都死了

那叛军首领说,当年给你们筹集了一些粮食和鸡蛋,可是当时我们混账,骂了道长,也把东西都带走了

后来下了大雨,再想起来的时候,道长和你徒儿已经走了

叛军首领还说,现在......我们却凑不出粮食了,更别提鸡蛋

他说,我给道长磕个头吧

于是这位叛军首领跪下来,朝着长眉道人咣咣咣磕了几个头,然后起身,一摆手带着那些难民走了

李叱后来很久都没有想明白,他们到底是善良的还是凶残的

说他们善良,他们会吃人,尤其是外乡人,就好像变成了真正的野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吃自己人

说他们凶残,他们却还记得当年求雨的那件事,把长眉道人视为恩人

再后来,长眉道人想起来这件事,有些话想对李叱说,却因为李叱年纪小而没有说出口

那些难民没有吃掉李叱,不是因为感恩不是因为善良,是因为他们怕遭报应

因为长眉道人可是能求雨的神仙啊

百姓们还会说,看,那仙人衣不遮体,和我一模一样的惨像,才是真的仙人吧

是啊,他们到那个地步还在安慰着自己,不是仙人不来救,而是仙人也落魄

不是仙人不施法,而是仙人饿坏了

此时此刻站在山坡上,李叱看着对面眉山大营里那些蜀州军士兵,忽然间就想起了方城县的那些难民

如果宁军再围困下去,半年之后,再长一些,七八个月之后,这些蜀州军吃什么?

他们也许,也会回到自然最初赋予人的身份......野兽

“我不喜欢雨”

余九龄站在李叱身边,像是自言自语的说着话

“可是当雨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不喜欢也没关系,再多下上几日才好呢”

或许是想到了一些别的什么,余九龄又多说了两句

“我也不是圣人,大雨连绵会闹灾的事我暂时理会不到,我只是知道,再下几天,蜀州军的工事就没用了”

余九龄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了一句

“不关我事的时候,我才能做个圣人”

李叱看了余九龄一眼,点了点头:“九成九是这样”

李叱问:“那剩下的那一些人呢?他们是什么样的?”

李叱道:“剩下的那一点儿人,要么是不管关不关我事,我都不是圣人,要么是不管关不关我事,我都可以做圣人”

余九龄觉得这句话可真绕,但是却不难懂

他问李叱:“那是前者多一些,还是后者多一些?”

李叱没回答

余九龄知道李叱为什么不回答,如果是后者多一些的话,也就可以回答了

“九妹,如果这雨再下两天,你就带人到眉山下喊话,就说如果他们愿意投降的话,宁军的大营可以为他们打开,给他们一顿热乎饭吃”

余九龄听到这句话后忍不住楞了一下,以他的思维,都想到了这可以被敌人利用

如果敌人假装投降,趁机突袭,或许会出大乱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