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武怀玉当列几等?
廷议后,皇帝留武怀玉。
先例行为皇帝检查龙体,解毒的药服用的效果还不错,龙体正在恢复中。
皇帝有些兴奋的道,“今早,朕醒来时,发现又起来了,”
“这是好兆头,说明陛下龙体恢复的很好,不过还是要继续疗养,这点元气得继续培养。”
皇帝倒不是那种憋不住的人,
今天皇帝当面问他异姓分封,他要是赞成,只怕就要危险了。虽不至于说皇帝因此就要干掉他,但可能要上个黑名单,接下来皇帝就要对他出手。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按陛下要求,武怀玉是代司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又是实封、世封功臣,还是贞观元从,当列第一姓,仅排在皇族、后戚之后。”
那个时候他们或许还健在,但也都老了,这些人都比武怀玉大个一二十岁,谁能压的住武怀玉?
至于承乾?
以前的皇帝霸气却也真诚,但现在的皇帝却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
先前改的那個功臣世封别驾,都未必能够长久。
朝廷这些负责修氏族志的大臣,却依然还是要捧山东士族的臭脚,仍要尊五姓为氏族之首,
“叫高士廉来。”
武怀玉居然能编出这样的书,发出那些史论,这让他感觉深不可测,而武怀玉不只是个编书写史的,这十年他做的许多事立下的那些功劳,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实打实的。
皇帝摆了摆手,
比如武家的茶叶,各地名茶都会进贡皇宫,其它的酒、棉布、纸张等也是如此,甚至武家印刷的书籍,每年都会进贡皇家。
君威难测,所谓的帝王心术,就是要让臣子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伴君如伴虎,
如今的皇帝,跟十年前的那个皇帝不一样了。
都说武怀玉好享受,好美食好美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或许能做个守成之君,
想到这些,李世民不由的心烦意乱起来。
李世民这几年仔细的调查了武家的财源,以及这些钱的去处,发现武家的钱财是源源不断,
但花钱也厉害,
武家都是比较配合的,从没拒绝过,而且武家这些产业,全都是如实上缴税赋,不拖不欠不匿。
特别是这次皇帝差点吃天竺胡僧的红丸灵丹驾崩后,李世民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以前从没去想的事情,
朝廷倒也确实是抢过,比如武家的白糖,朝廷早就每年直接要了不少份额,拿到手转手卖出就是轻松赚一大笔。
甚至武家在依法纳税之余,每年甚至还要进贡宫廷。
李世民指着他送来的氏族志稿,
“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皇帝直接发出了不满。
吏部尚书、参预政事高士廉,这位皇后的舅父立马奉旨赶来。
大唐的官,取代过去郡姓。
这样的皇帝,让武怀玉陌生又不安。
二十八岁的武怀玉,跟二十八岁时的自己相比,李世民觉得自己还是胜上几分的,
“李泰分封流求岛,其余诸王该分封何处?”皇帝问。
武怀玉是很想要功臣分封的,哪怕是分封边远之地,但只要能建诸侯国,武怀玉都觉得非常值得,甚至认为长久来看,对夏族非常有利。
“此前功臣世封刺史虽改为世封别驾,但还是不合适,功臣有大功勋者,可赐封官爵、赏赐钱帛,甚至是授封食邑,但不可封地。”
高士廉低声解释,“氏族志修订,主要还是以郡姓做为门第等差,是按照魏晋以来的传统,”
“如今诸王分封新策,功臣世封别驾也可以停罢了。”
但武怀玉仍胜过绝大多数人了,
山东士族、江左士族、关中士族、代北士族,四大士族,山东士族仍是根深蒂固,民望很高。
看着面前的武怀玉,皇帝忍不住想到了二十八岁的自己,那年的他刚经历了一次绝境反击,
宫门喋血,绝地翻盘,
他带着八百卫士,夺到了江山社稷。
而现在皇帝授意,要打破这种传统,更不考虑过去做官情况,只看在大唐的官爵高下,以前的不算。
终南山上有多少树?
以武怀玉现在这强健的模样,这位陆地神仙逍遥子的弟子,这位如今民间尊称青阳子真人的武怀玉,不说活到他师傅逍遥子一百零四岁那年纪,就算活到八十四也是没问题的,
二十年后,承乾三十七,武怀玉四十八,
人家武家也做钱庄、质库,也搞抵押、放贷等业务,但从没见过他们搞过高利贷,不像大多数贵族豪强们吃相难看。
皇帝的要求是刊正姓氏,
武家就算买田置地,都是在宽乡的边地,那本就是极需开发垦荒的边地,地广人稀,武家带头开发,那还是朝廷求之不得的,不像其它贵族豪门们,专盯着长安洛阳等腹心之地搞兼并,
“你说,朕把功臣也分封边地为诸侯如何?”李世民问。
“不过武士彟在本朝官至宰相,册赠司空,以尚官为准,则当入氏族志,可列第三等。”
他开始怀念岭南的自由了。
“臣以为,大唐应当效此,非李氏不得王,”
可偏偏这样的武怀玉,让皇帝不安,这种不安是因为无法掌控。
武士彟、武怀玉同样姓武,甚至是不出五服的族亲,但就算按照魏晋谱系,一姓内各家也是各有等级的。
尚官,取代尚姓。
站在宫门前,冷风一吹,武怀玉发觉自己出了一血汗。
世封别驾,封赏太高。”
武怀玉为国理财了得,他还把自家产业经营的红红火火,糖、茶、药、酒、盐,然后棉布、造纸、印刷,甚至造船、贸易,
皇帝也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过武家的产业,其明里暗里的产业,规模十分了得,不说富可敌国这种话,
却是宰相吏部尚书高士廉带头,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人一起奉旨修订的氏族志。
李世民敲着桌子,“长孙无忌列第二等,武怀玉列第三等,武怀玉既是三公之代司空,又是太子三师之太子太傅,还是开府仪同三司,那么便为第三等之首,
至于武士彟,他是追赠的司空,生前曾任宰相,便列为第四等。”
那年他二十八,
“皇族为首,外戚次之,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三等,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四等,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
李世民这几年几乎天天都要读这书,翻来覆去的看,几乎每卷都读了好多遍,读的越多,收获越多,
他确实从这些历史中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而武怀玉的史评,更是让他获益良多,
可读的多了,也让他越发有些看不透武怀玉。
他甚至想到霍光、杨坚他们,
资治通鉴看不下去了。
没有数的清,
虽然这个传说有点过于夸张,但武家确实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