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且是第三等第一家。
第一等的自然是皇族李家,但并不是陇西李都列在一起,这次修的氏族志新版,以官爵做标准,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就好比李世民是第一等第一姓第一家,他的一众兄弟们,还有他的儿孙们,都属同一家。
但江夏王李道宗、河间王李孝恭等等,就不属于,要另按他们的官爵记入。所以他们虽同在第一等,排后在后。
第二等为外戚,外戚里首先就是任过李唐皇后的家族,比如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同样是后戚,又以官职爵位排先后,这次长孙无忌就排二等第一,他是前宰相现三公,又是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国舅爷。
除了三后姓,还有就是二王后。这二王后指的是大唐建国后,封前面王朝后裔爵位,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大唐的二王后,就是封杨隋后裔为酅国公,北周宇文家后裔为介国公。
不能直接简单的把那些旧士族摒弃于外,而是要把他们纳入进来,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五姓七家在民间社会地位这么高,可在这氏族志上却地位这么低,甚至许多旧阀因为官爵不到五品,连上榜资格都没有,
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让这本氏族志的公信力不足。
“那就把崔干、卢承庆、郑元璹、崔敦礼他们都列为第四等,”
“臣有些惶恐!”
“比如对原非郡姓的,可以按现在这个标准,本朝实职五品以上者既可录入,而原为郡姓望族门阀的,就算如今没有实职五品,也可以放低标准,仍将他们录入,”
这一等,是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右仆射。
“郡姓旧阀,比如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还有关陇六姓等,若无五品职事,也都可以视为从三品录入,”
武怀玉这三公、太子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都只能位列第三等了。
这样的情况很多,故朝廷五品以上职事官很多,但最后统计下来,却仅有一千六百五十一家,而这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实际又是分属二百九十三姓。
比如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同在二等,但算两家,因为长孙无忌的高祖是长孙顺德的曾祖,虽没出五服,但按氏族志的新标准,非昆弟及子孙,所以要算两家,而云麾将军郫县公长孙无逸是长孙无忌亲弟弟,因此他算在长孙无忌这一家。
比如三戟张家的三兄弟,都是实职三品以上,因此只记一家。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
武怀玉武士彟,武氏两家,在氏族志上是被皇帝刻意打压下去的。
李世民认真思考,“你继续说。”
但他们如无高级官爵,那自然就无法进入上三等,只能在中三等,甚至下三等列名,这样岂不是比直接没有他们,让这氏族志更有公信力?
三后姓、酅公、介公,就是独孤氏、窦氏、长孙氏、宇文氏、杨氏,这五姓里,只要在当朝职事官五品以上者,都能进。
本来,氏族志九等,皇族、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这些都是要列为第一姓,只不过皇室李家排最前,按这标准武怀玉当然也能进第一姓,
可皇帝最后却改了主意,硬是只让皇族李氏独占第一等,
三后家、二王后这五姓列为第二等。
四等要是二品和宰相,五等则是要正三品、国公,他这郡公、从三品,也就只能位列第六等了。
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
武怀玉看着这本氏族志,
修了五年了,
这新修订版上这一千多家,基本上就是把朝廷实职五品以上官员,全都记入了。因为有不少官员关系近,是登记为一家的,
“二郎,你说要不再调一调,皇家、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为一等,文武二品、参预政事三品为二等,文武正三品、国公为三等,文武从三品、郡公为四等······文武职事从五品为九等,”
崔干、崔敦礼、卢承庆等这些五姓七家的精英,如今本也在朝担任五品以上要职,甚至多有公侯爵位,那么适合的提高他们点排名,也没关系。
武怀玉看到了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这些显赫的山东门阀,这次普遍排名比较靠后。
圣人给臣家列为三等,臣叔家列为四等,那是大大抬举我们并州武氏了,”
这是皇帝在刻意的压武怀玉,
甚至本来武士彟册赠司空,生前又是宰相,按说也是当列这三等的,可李世民硬说他是死后追赠司空,把他扔到了第四等。
李世民从谏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