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唤郑才人来
武怀玉看着老三,小胖已经长成大人。
不再是那个三原乡下的小胖墩,如今的武怀良十八岁,长的跟武怀玉一般高,或许是经常打马球的缘故,又不缺奶肉营养,十分健壮。
“今年下场科举,准备的如何了?”
“王学士说我考秀才进士肯定不行,但要是考明经,不说十拿九稳,但基本没啥问题。”
做出政绩后,那么就能谋划晋升。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阿兄,你说我到时选个什么官好?是在京做县尉,还是外放做中县丞,甚至是去军中做个上府兵曹,又或进大理寺做评事,还是去中书门下六部做个主事?”小胖笑着问。
明经考试第一关是贴经,第二关是议义,第三关策论。
一众从八品下的官职中,对明经甲等来说最好的就是地方中县丞,或是地方折冲府的兵曹参军了。
当然,
“阿兄也没什么可教导你的,给你点人生建议,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保持谦卑。”
“臣妾觉得还不如过几年,让他跟着承乾身边。”
到时十九岁的县丞,虽比较年轻,可成了婚后也显得稳重成熟,当然最重要的是老三背景硬,到时家里给他安排一班私人幕僚和随从等过去帮办,就能很快上手。
历史上唐朝有名的韩愈,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第四次投卷后来的宰相郑余庆,得其大力举荐,终于进士及第,金榜题名,可二十四岁中进士,却三次吏部铨选都没过,直到九年后才通过铨选,做上了国子监四门博士。
大唐的经学生,学经是基本的,他们一般也都是专门攻读某几经,然后兼学其它经,考试的时候,也是报考自己的经学。
明经科的录取分为四等,分别授予从八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下等官职。
等皇后离开后,皇帝一人独坐许久,
又拿起通鉴看了起来。
······
西苑,草堂。
小胖做为酒鬼王学士的女婿,这些年那更是得到真传教导,十八岁考明经,就算考甲等,实力也足够了。
“嗯,武怀玉不愧隐仙关门弟子,他给朕开的几个方子,用药后已经越来越好了,”
皇帝没说话,高安国便继续禀奏,
“上次那八个五姓子砸樊楼闹事后,那几家一直在找武家求情,晋国夫人跟清河公主、永乐县主跟她们会过一次面,郑家崔家等提出的赔礼道歉,她们并没接受,后面也没再与她们会面。
他只要明经录取,那接下来的吏部铨选,肯定能够直接通过的,毕竟吏部铨选主要是书言身判,小胖相貌书法和口才都还不错,更何况有通天背景。
李世民放下水杯,“他家大郎可是跟着武怀玉走过大半个大唐,还乘舟出海,直达南海深处的吕宋,那小子朕是越看越喜欢,当初朕把十九娘许给他,真是最好的决定。”
武怀玉笑笑,“你倒是敢说,明经科甲乙丙丁四等,加一起才录一二十人,而每年多少人考试?”
“江州吧,看给你安排个江州浔阳县丞,这第一任官职,得有人帮扶一二,”
武怀玉世封江州别驾,他在江州也是有很多人脉和产业,那里本身也较富庶,近年发展势头也好,只要有人护着,那就是镀金。
明经录取,大抵是十人能录一人,而进士科却是要百人录一人。
不过对于武怀良来说,他比绝大多数考生前路都要通畅。
“怀玉在家做什么?”
李世民沉吟片刻,
“唤郑才人来。”
“我都听阿兄的。”
“你的婚事怎么考虑的?”武怀玉又问。
若明经中第,就能获取做官资格。
起码三分之二的科试新录取中第一次铨选是选不上的,
县丞虽是佐贰,但毕竟也算半个地方主官,同样从八品下,可还是不一样的。
长孙皇后听后,“也好,”皇帝在这结庐守孝,倒也清静,便于疗养。
“朕打算为太上皇守孝满一年。”
郑才人带着几分不安前来,
“挺好的,都很大方,一点不认生,也不畏缩,青阳子教的儿女都挺好的。”
“郑家甚至想把郑崇嗣的同母妹,给晋国公做妾。”
身着绯色圆领袍须的宦官高安国进来,
当然,大唐初的科举,场外因素反而更重要,家世、名气、才学,甚至相貌,才学可能仅排到第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