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4)酿酒(2 / 2)

那杜建回味了一下,又喝了两口,赞叹道:“这才是真的好酒!以后我喝不了那些甜酒了!”说完咕咚咕咚大喝几口,一会儿就踉踉跄跄,飘飘欲仙。

其他人们也尝了一下,却是除了两个酿酒的师傅外都喝不习惯。

十缸粮食才酿出了四缸酒,吴关让酿酒师傅把两缸酒再次蒸馏,以提高酒精度。

这样出了一缸酒精,估计能达到八十度,以后作为医疗用。

另两缸用木炭过滤,并用纯净的泉水勾兑,估计在四十多度,然后放入地窖中保存陈化。

吴关给白化等学生们讲解酒精分子式,用途,然后给他们一坛回去做实验用,并叮嘱一定要密封保存。

吴关酿酒的初始意图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并不打算在市场上推出白酒,因为唐朝虽然称为盛世,但是百姓们还是吃不饱饭,粮食还是很紧张。不过最终事情的发展出乎吴关的意料。

兴庆宫,南熏殿。

李隆基问道:“又到了青黄不接时节,长安百姓粮食匮乏,就连皇宫中的供应也是日渐窘迫,年年如此,各位爱卿可有办法?”

众大臣都是沉默不语,这种情况都知道,每到这时候皇帝就会率领百官到洛阳“就食”,说白了就是在长安吃不上饭了,不得不到洛阳去。

历史记载唐玄宗曾经五次到洛阳“就食”。

长安位于三面环山,一面临黄河的关中平原,虽然易守难攻,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地域狭窄,人口一旦增多,土地就难以承载这么多人吃饭。

而洛阳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有漕运从南方运来粮食,又有河北大平原的补给,所以说粮食很充裕。

长安饥荒的时候,皇帝不得不带领亲随们到洛阳“讨饭”。最惨的是唐高宗,682年因为关中大饥,带领宫廷去洛阳的路上竟然有半数人员饿死。

这时将作监李岫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圣人,长安缺粮历时多年,一直无法解决,一是长安人口日益增多,关内不能负担,二是从洛阳运粮到长安花费巨大,运一石粮花费超过千文,得不偿失。在臣看来,或有一人可以解决此等难题...”

“是谁?你且说来!”李隆基顿时来了兴致。

“臣推荐致果校尉吴关,此人熟知数学、机器,或许有办法,圣人可以召之询问。”

杨国忠见是李林甫之子李岫提出建议,自然不能让他得逞,所谓敌人支持的就要反对,敌人反对的就要支持。万一吴关真有解决的办法,李岫岂不是立了大功?

李隆基还未说话,杨国忠抢先说道:“圣人无需过多忧虑,去年关中丰收,今年必然不会饥馑,再说圣人也需到洛阳巡幸,或者去巴蜀之地散心也可,臣自有安排。”

见杨国忠信誓旦旦,李隆基略觉放心。

李林甫大怒,这个杨国忠翅膀硬了,竟然敢明着反对自己儿子,这还了得!再说杨国忠是剑南道节度使,那儿都是他的亲信,李隆基去了非得被架空不可。

不过李林甫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只是淡淡说道:“吴关这一年来做出了很多巧夺天工之物,令人大开眼界,也造福了黎民百姓,如果他真有办法解决粮食问题,岂不是一劳永逸,况且召来一问并不费事,还请圣人定夺!”

说完扫一眼群臣。

群臣在李林甫十来年积威之下,早已如提线木偶一般,纷纷出言附和。

李隆基见群臣皆是如此说法,说道:“召吴关进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