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沉吟道:“高仙芝所率三万精兵还平不了吐蕃?”u003c
陈希烈回道:“高将军所率精兵都驻扎在龟兹一带,不但要稳定周围各部落小国,更加要防备西部黑衣大食,所以轻易不能分兵去攻打吐蕃,否则必被大食所乘!望圣人明察。”u003c
李隆基心中不快,这些年大唐国力日益强盛,四海臣服,使得他心高气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好大喜功,因此听说有蛮夷小国敢犯上作乱,顿时气恼无比,不由眉头皱了起来。u003c
便他也知道大食确实是一个劲敌,不得不防,于是问道:“哪路精兵可攻吐蕃?”u003c
陈希烈道:“只有高仙芝驻军距离吐蕃最近,其它官兵都是远隔万里,不方便调动,况且要平吐蕃所需兵力甚多,如此多的官兵远途跋涉,胜算不多,如今那吐蕃为害不巨,不如等待以后有了机会再图之...”u003c
李隆基按案怒道:“等!等!等到什么时候?朕都要老了!”u003c
众人见李隆基发怒,都是不敢再出声,心里各自想着心事。u003c
吴关拱手道:“不须高仙芝将军劳动,臣一人带兵,只需半年,就可平掉吐蕃!”u003c
李隆基大喜:“还是吴卿英勇!不过从未听说过吴卿带过兵,不知吴卿有何妙策?”u003c
“这个办法就是游击战,通过不断骚扰吐蕃军队,诱敌出动,把敌军调入有利地形一鼓歼灭。”吴关实际还有其他计策,但是不能说出来。u003c
李隆基笑道:“好!好办法,不知道吴卿需要多少兵力?”u003c
“一千人足矣!”u003c
“什么?”李隆基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喷了出来,“一千人!吾可是听错了?”u003c
众人听了也都是吃惊不已,认为这个吴关年轻气盛,不明军事,又无作战经验,如今自高自大,恐怕要丧身于此。u003c
李林甫一直没有说话,此时却说道:“吐蕃军队十分强大,此去路途遥远,一千人是无法战胜吐蕃的,况且吴校尉从未带领过军队,也无此方面经验,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u003c
李林甫身体日益衰老,眼看无法压制杨国忠的权势了,怕以后自己的家族都受到杨国忠的打击报复,所以必须找一个制衡的人,他眼光独特,认定吴关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当然不希望吴去送死。u00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