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的历史上,无论是吕氏还是她的父亲吕本,都并不是多引人注目的人物
但如果细细品味,便会发现这两个人都很不简单
吕本曾经是元朝的官员,可他又是凤阳人,与老朱是老乡
对明初政治力量最强的淮西勋贵集团来说,吕本是天生的自己人
可他又与以武将为主体的大多数淮西勋贵不一样
他是文官
吕本曾经先后担任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
吏部尚书有“天官”之称,而礼部尚书则是科举考试的组织者
这两个职位,都手握人事大权!
再加上他的出身,吕本在朝廷中的人脉,可想而知
然而,如此关键且重要的人物,在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却能安然无恙,全身而退
他的女儿吕氏,同样非常不简单
以次妃身份,熬死了常氏和她的长子,登上正妃之位
又熬死了丈夫,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
史书上虽不曾着墨描写太多,但其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吕氏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用了哪些手段,根本不为外人所知了
历史的细节,从来都藏在深处
看着吕氏倒地,吉垣走过去,亲自检查了一下她的鼻息,又按在脉搏上探了探脉,确定再无半分动静后,方吩咐道:“给吕妃娘娘收拾好妆容”
宫女太监们连忙上前
吉垣转身就走,却突然又停住了脚步,目光落在书桌上
吕氏临死之前,似乎不止一次的望向书桌,又生怕人察觉了的样子,莫非书桌里藏着什么东西?
吉垣走过去,翻了起来
很快,他便从一大堆的书稿里面,翻出了吕氏所写的笔记
只是瞥了一眼,顿时脸色大变
当下以极快的速度将笔记收入怀中,又将书桌,乃至整个书房都全部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再无任何遗漏以后,方匆匆忙忙离去
……
天界寺
已是三更时分
老朱仍没有入睡休息
坐在佛堂里,念诵着佛经
殿内密密麻麻的烛火,将大殿照亮
但烛火数量虽多,光源辐射的范围却并不是很广
若从下方仰望上方高大的佛像,仍会觉到佛脸昏暗不明,似笑非笑,似慈悲似怜悯,仿若在嘲笑着世人的愚钝与悲哀
两侧的罗汉更是威严肃穆,持武器兵刃的手,好像要随时直扑而下
夜晚的佛堂,给人阴森而恐怖的感觉
但老朱却是浑然无觉
年轻时便起兵造反,一生杀人无数,从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害怕铜塑木雕的佛像与罗汉呢?
寂静的大殿内,只有轻微如蚊吟般的诵经声回荡
突然
“吱呀”一声
大殿的门,被轻轻微开了一点缝
吉垣弯着腰子,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陛下,吕妃今夜病发,已经随故太子殿下去了”
老朱的念经声,戛然而止
吉垣迅速从怀中,掏出搜来的笔记,恭恭敬敬的呈上
“这是奴婢从她的书桌上找到的,里面的内容……”
他顿了顿,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话锋转道:“还请陛下御览!”
老朱随手接了过来,看了一眼,顿时神色大变
当下细细的将所有笔记,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
“混账!”
一声惊天咆哮,在宁静的大殿内,骤如炸雷般响起
殿内声波震荡,气流翻流,数不清的烛火剧烈摇晃
连上方的佛祖、菩萨、罗汉,都仿佛在一刹那间为之变色
“她怎么敢行如此之事?”
“心肠何其歹毒,该诛九族!”
笔记有三四十篇之多
所写的内容,无非就是自己如何如何疼爱朱允熥,朱允熥又如何如何迫害她和朱允炆……
在这些笔记里,她将自己塑造成了无辜可怜,心地善良的白莲花
而朱允熥则是为了争夺皇位,不顾母亲恩情、兄弟亲情的可恨无耻之人
即使朱允熥如此卑鄙,但她身为母亲,仍然爱着孩子,拼死维护着孩子,不愿在人前说孩子半分坏话
堪称人间最伟大最可敬的后妈!
这样一个人,却被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活生生给逼死了
笔记的前面部分,已经有了一些特意做旧的痕迹
若不是吉垣突然率人前去,打断了她的计划,只要再给她一天的时间,这些笔记,就能做得天衣无缝
不过现在,老朱仍然能看出不少问题
说起来,老朱小时候家里穷,并没有进过学堂
他开始读书认字,是出家为僧后,从庙里学来的
但老朱天分极高,聪明无比,很快便掌握了不少知识
在此后行军打仗的日子里,只要一有闲暇,老朱仍发奋不懈的努力自学
与那些出身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的大儒自然没法比
但比一般的秀才和读书人,老朱的知识丰富程度,却要远远甩开他们几条街
更重要的是,老朱还曾请教学识渊博的大儒,掌握了一项寻常人不具备的技能
那便是辨别字迹!
老朱能一眼从字迹看出写字的人是谁,还能辨别出字迹是否伪造,以及笔墨纸张的新旧,是否故意做旧等等……
之所以刻苦学习,掌握这项技能,是因为在以往的行军打仗,传递重要军事情报之时,要防止有人做假,被人欺骗
辨字,识别字迹是否伪造,笔墨纸张是否故意做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为此,老朱很是下了一番苦功
吕氏的笔迹当然不是伪造的
但老朱却能看得出来,这些笔记虽然部分有做旧的痕迹,但若仔细辨别字迹的话,却仍然能看得出,这是一次性写的,而不是每天写一点
这并不是通过笔墨纸张的新旧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