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殿下,咱们真的不等使臣从倭国传回消息,再出发吗?”
站在战舰上,张辅明显有些不安
“皇帝陛下三令五申,让太孙殿下搬师回朝呢”
“太孙殿下却率领将士,出征倭国,恐怕不太好吧?”
朱允熥不理他,旁边的朱能却已按捺不住
“我说姓张的,你怕什么啊?”
“且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眼下咱们大明海军刚刚灭了倭寇,又平定了台湾,士气正旺”
“此时就该一鼓作气,拿下倭国”
“若是搬师回朝,再想出征,又不知道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了”
“倭国放任其麾下武士骚扰我沿海边疆,杀我大明百姓”
“早就该教训教训了”
“何况此番太孙殿下是为母报仇,顺乎天道人心”
“咱们跟着太孙殿下,好生效力打仗就是了,哪来那么多的废话?”
张辅被呛了几句,终于闭口不言
朱允熥眺望着远方天际,心绪飞扬
经过平倭之战,以及收复台湾岛的战争,大明海军也算初步完成了磨合,也有了较为丰富的使用火器和海上作战的经验
如今的大明海军,才真正称得上精锐之师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熥不直接带他们远征倭国,而是先平定沿海倭寇,并收复台湾的原因
说白了,这种低烈度低强度的战争,正好让刚刚训练出来的大明海军先练练手
新手期嘛,总是慢慢上强度的
其次则是等姚广孝的探听司,先行派人去倭国打探一下
也免得大军到了那里,却仍是两眼一抹黑
至于老朱的反应嘛
不用想肯定也是会暴跳如雷,生气异常的
就先不管他了
等回去之后,再陪陪罪,哄哄就好
心中思索着,却见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不算太大的海岛
马和摊开地图,又拿起望远镜看了看,笑道:“那里应该就是钓鱼屿了”
“前些年,皇帝陛下数次派使臣出海,前往琉球王国”
“使臣的船队,便曾经过这里”
“此地过去亦归澎湖巡检司所管,如今却是荒芜了”
钓鱼屿?
朱允熥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命令指挥舰靠近,随即放下舢板,划小舟登岛
马和、朱能、张辅等人皆紧紧相随
虽然岛上无人,但岸边却还有渔民残留的活动痕迹
登上钓鱼屿,此时天光正晴,风和日丽,海上波光鳞鳞,直至化作海天一色,美不胜收
朱允熥不由感慨万千,道:“此地紧要,虽是小岛,却亦是倭寇南下台湾,澎湖等地的必经之地”
说完,便令人寻了一块巨石,刻下“大明钓鱼屿”五个字,同时署名“大明皇太孙于洪武二十六年立”
旋即道:“钓鱼屿风水极佳,本宫喜欢这里”
“自今日起,此地便是本宫的海上领地”
“以后本宫会每年派人来此祭祀海神”
“传令台湾有司衙门,令他们替本宫好生守好此地,若是被倭寇、强盗或其他外敌侵占,本宫唯他们是问”
朱能和张辅对望了一眼,眼神中皆有些不解
马和却连忙跪而拜道:“卑职恭贺太孙殿下在钓鱼屿得海神眷顾,天降祥瑞,此大明大昌盛之兆,可喜可贺”
朱能和张辅如梦初初醒,也连忙跟着贺拜
朱允熥哈哈大笑,又吩咐道:“放飞信鸽,将祥瑞之事回报朝廷”
……
此时的倭国,刚刚经历了持续几十年的南北朝战争
正是这场战争,导致大量战败的武士逃亡入海,逃入大明境内,由此引发倭寇之乱
朱允熥对倭国的这一历史,隐隐约约有些印象
他急着率军前来,亦有这方面的考虑
南北朝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倭国进入室町幕府统治时代
不过,在朱允熥看来,明明南朝才是正统嘛
实在不行,南北朝共治也可以
室町幕府以下克上,大逆不道,就该被讨伐
大明海军扶持正统天皇,平定倭国内乱,名正言顺!
这一路北上,大明海军先是经过琉球
此时的琉球,仍分成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山、山北和山南,三国都向大明称臣
大明海军经过的时候,顺道展示了一下坚船利炮的威能
三国国王于是争先恐后前来朝拜,并奉上数不清的奇珍异宝
不过,朱允熥并没有令大明海军在此停留,很快便接着北上
……
另一边
历尽千辛万苦的黄子澄,终于踏上了倭国的领土
这一路,他可没有少吃苦头
与朱允熥所率的海军尽皆是大船不一样
黄子澄乘坐的船只,要小得多
海上风大浪大,颠簸无比
黄子澄本来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身体孱弱,哪里受得了这种罪
晕船可比晕车要痛苦一百倍
等抵达倭国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已经只剩半条命
可算是到了
黄子澄立即递上国书,求见倭国天皇
对于大明使臣的到来,倭国还是十分重视的
不久,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便接见了他
“上次来的大明使团,都被我砍了脑袋,只留了两个活口让他们回去传信”
“如今还敢派人来,难道就不怕本将军杀了你吗?”
足利义满一见黄子澄,便立即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大元都没有令我国臣服,如今的大明,更不可能”
“你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吧”
“回去告诉你们大明皇帝,若是再敢派使臣来我国耀武扬威,我一定杀了!”
“还有,我国武士前往大明,乃是你大明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