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拿纸的微微一抖,手中的那页纸,差点掉落在地
什么情况?
给《科学》期刊编辑部投稿的人,名叫“朱元璋”?
除了自己的皇爷爷,天上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叫朱元璋
即使以前有人取了这样的名字,也早就改名了
避讳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礼节和秩序之一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百姓是不能在说话或书写行文中直呼君主名字的,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
朱允熥再细细看了一下字迹,脸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旁边
杨士奇见朱允熥神色有异,不由好奇凑过去一看,顿时也呆愣住了
两人又当即看起老朱写的这篇文章
看完之后,杨士奇叹道:“此文鞭辟入理,切中要害,令人叹服”
下方
赖文安连忙道:“他这文章写得固然不错,可重点还是后面的‘署名’……如此大逆不道之人,就算有才,也该……”
他停住了
因为赖文安忽然意识到,该怎么对这个胆大妄为,冒犯陛下的人定罪,只有太孙殿下才能定夺,自己实不该多言
朱允熥笑问道:“该怎么处理呢?”
“该抄家灭族,斩首示众”赖文安见太孙相问,便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咳咳……”杨士奇咳咳了两声,笑得前俯后仰
他一直帮着朱允熥处理国政,见过皇帝陛下的墨宝
这上面的笔迹,一望便知道是老朱亲笔所写
赖文安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怎么发生这等“大不敬”的事,杨士奇还在那里笑呢?
突然
他的身体僵住了
难道说……不是有谁对陛下大不敬,而是写文投稿的人,便是当今皇帝陛下?
他落了自己的真名?
“这是皇爷爷亲笔所书”朱允熥并没有和他玩猜迷藏,很快回应他心中的疑惑
赖文安彻底呆滞
皇帝陛下亲自给《科学》期刊投稿?
还用普通的信件递送进来的,也没人通知一声……
刚开始,编辑部里,还有人提议说,兹事体大,没必要给《科学》期刊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不如干脆悄悄将文章和信件烧了
神不知鬼不觉
就当从来没有收到过这篇投稿!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编辑的赞成,大家皆发誓绝不向外透露此事,赖文安对紫也有些心动
毕竟,在这个时代,大不敬可是大罪
万一追查下来,说不定要将《科学》期刊所有的投稿全部重审一遍
编辑也要一个个审问,追查以前是不是还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这对刚成立不久的《科学》期刊来说,无异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
压着不出声,当无事发生,是极有诱惑力的提议
好在最终赖文安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向皇太孙禀报此事
办《科学》期刊是皇太孙决定,太孙殿下对此极为重视,应该也会保护好《科学》期刊
反而瞒着不报,才可能惹出更大的祸
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并不是有什么人冒犯陛下,而是当今皇帝陛下自己给《科学》期刊投稿了
“陛下大约是写文章的时候,情绪激动,不小心写下了自己的署名”杨士奇分析道
朱允熥点了点头
老朱的原意,应该是匿名投稿
他又细细看了一遍老朱所写的文章内容
老朱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明朝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指出眼下的大明必须要特别注意粮食安全的结论
“呃……想不到皇爷爷,竟然开始研究‘经济学’了”朱允熥轻轻感叹了一句
在他记忆中,老朱对于经济学完全是一个白痴
要不然,当初推行大明宝钞,也不会弄出那么大的问题
还有大明的诸多经济政策,无一不有着极为深厚朴素的老农民思想
许多只能说是美好的幻想,而完全忽视了基本的经济规律
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虽然在打天下这方面能力出众,天赋惊人,却并不懂任何经济学
这很正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老朱很强,但他还是一个人,而不是神
人便会有短板
可如今,老朱居然写出了分析国民经济运转原理的文章
这可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
经济学?
杨士奇和赖文安都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太孙殿下口中所说的“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东西
陛下的这篇文章,是在研究经济学?
“太孙殿下,陛下的这篇文章,是否要刊登在《科学》期刊上呢?”赖文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