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在外面这么久,从来没有给朝廷写过一封奏章
各部寄给他的公文,朱高煦全当耳边风
熊孩子很清楚,都是扑天盖地的反对音
干脆不闻不看不问
反正只要皇爷爷和太孙哥哥不降罪,别人也奈何不了自己
将纪纲收到自己麾下的事,自然也没有在朝廷备案
但朱允熥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姚广孝的探听司,可不是吃素的
早就将朱高煦在外面做了什么事,招了什么人,都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向朱允熥汇报过
看到纪纲这个名字,以及有关此人的介绍,朱允熥心中便有些疑惑了
此人莫非就是历史上曾被朱棣重用的锦衣卫指挥使?
他不敢确定,毕竟天下如此之大,重名重姓的人很多
对于纪纲的出身来历,他也记不太清
再加上身为大明储君,总揽朝政,事务繁忙,很快便将此事抛之脑后了
此时见到朱高煦,才猛然想起来
纪纲……若真是那个纪纲的话,岂不是正适合做自己手中的“刀”吗?
听到朱允熥的发问,熊孩子一下子愣住了
堂堂燕王之子,与地痞流氓,江湖好汉交往,若被老爹知道了,非得打断他的腿不可
太孙哥哥现在询问,该不会是要问罪吧?
“没有,我不认识什么纪纲!”熊孩子当即否认:“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
“是吗?”朱允熥淡淡反问
“真的,太孙哥哥,相信我啊,我身边绝没有纪纲这号人物”
熊孩子信誓旦旦:“纪纲是谁啊?又不是皇亲国戚,勋贵功臣,朝堂高官,太孙哥哥堂堂储君,关注一个草民干嘛?”
朱允熥随手扯住耳朵,道:“你既然不认识纪纲,为何知道他是草民?在我面前还敢撒谎,我看你是欠打吧”
“啊啊啊……痛……太孙哥哥快放手……我承认,纪纲……纪纲是我招募的江湖人士”
熊孩子很快认怂投降,转进如风:“我是怕被爹爹责罚,骂我不学无术,才不敢说出来,不是有意要瞒着太孙哥哥”
朱允熥放下手来
朱高煦有些好奇问道:“不过是一个江湖武夫而已,虽然有几分武艺,也没啥了不起的”
“这样的人,无论是太孙殿下的东宫,还是我爹爹的燕王府,都有一大堆”
“太孙哥哥怎么就偏偏问起他了呢?”
他忽然恍然大悟:“想是此人随我剿匪,杀人如麻,太过心狠手辣,太孙哥哥要将其铲除?”
“若是这样的话,此事就交给我来办吧我现在就去,呆会便将他的人头割下来”
人家好歹也是为你卖命的手下,你就这样对待他的?
朱允熥冷哼道:“你休得插浑打科,转移注意,你刚才在我面前撒谎,欺瞒本宫,领二十大板吧”
熊孩子的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
他刚才说那番话的用意,正在如此
若是杀了纪纲,能让太孙哥哥忘记自己撒谎之事,那纪纲也算死得有价值了!
却不料,朱允熥根本不上当
“太孙哥哥,我再也不敢了”
他拼命求饶,却被护卫拉走
眼看就要挨板子了,朱允熥忽然叫住,笑道:“你的这顿板子,就先记着吧日后若是办不好刑部的差事,或者再犯了什么事,一并惩罚”
“若是表现好,也可以再免罚”
“去将纪纲叫进来,本宫要见他”
熊孩子闻言,顿时喜出望外,千恩万谢,一溜烟儿去找纪纲去了
一见到纪纲,熊孩子劈头盖脸便是一顿打骂
原以为自己已经顺利过关,结果就因为这个纪纲,害自己被记了二十大板
虽说没有当场挨打,但这根刺可是种下了
想起来就让熊孩子感到非常不安
他不敢对朱允熥发气,只能将气都撒到纪纲头上
尽管明明是他自己的错
纪纲不敢还手,更不敢躲避,只能结结实实地受着
好在他毕竟是练家子,挨熊孩子几拳几脚倒也挨得住,唯有心里难受无比
“就是你,害我差点挨了板子”熊孩子打累了,气喘吁吁道:“太孙哥哥要见你,快滚去见吧”
纪纲顿时呆立当场
无缘无故挨了一顿打骂,听小王爷的语气,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被罚了,所以才拿自己出气
这也就罢了
可太孙殿下,怎么会知道自己这号小人物,还要召见呢?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孙哥哥要见你”熊孩子警告道:“总之,你去见太孙哥哥,一定要谨慎小心,若是惹得太孙哥哥不悦,那便没人救得了你的性命”
熊孩子都有点后悔,当初不该将纪纲带在自己身边
真是个麻烦啊
……
纪纲惶恐不安的前往东宫后院
一边想,一边思索
看小王爷的反应,太孙殿下对自己似乎不太满意啊
可若只是想给自己治罪的话,以堂堂储君之尊,说一句话就行了,他便有一百条命,也得杀了
哪里还用得着召见
既然太孙殿下想见自己,那便还有翻身的机会
富贵险中求
听闻太孙殿下用人,素来不拘一格
如今权倾朝野的杨士奇、执掌大明银行的夏原吉,此前皆无官身,却被太孙殿下简拔,委以重任
姚广孝更是一名出家的和尚
太孙殿下能用那些人,未必不能用自己这个江湖草莽
或许,这次反而是自己鲤鱼跳龙门的机缘
想到这里,纪纲的心又慢慢安定下来
他一心只想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哪怕以命相搏,也是愿意的
很快,在东宫后院,纪纲见到了太孙殿下
一名看起来年岁尚不大的少年
除了长得英俊,看起来比普通百姓的孩子多了几分儒雅气象外,并不见其他特殊之外
若是在外面撞见,恐怕还会将对方视作是尚未成年的“孩子”,绝不会想到是权倾天下的大人物
朱允通正与身旁人聊天,一边品尝着茶
见纪纲进来,便侧目望了过来
刹时间,纪纲只觉得自己的心,砰砰乱跳
身上有仿佛有万钧重担压住了似的
他连忙跪倒在地,磕头拜道:“草民纪纲,拜见太孙殿下”
朱允熥上下打量着纪纲,注意到他的脸上,有明显被巴掌扇过的红印,立即便猜到是熊孩子下的手
刚才朱允熥故意借着熊孩子因纪纲一事撒谎为借口,吓唬说要打他板子,其用意也正在此
如果直接说自己欣赏纪纲,以熊孩子的狡猾,必定会立即抢先一步去拉拢纪纲
多半还得和纪纲说,全靠自己引荐,太孙殿下才重用你
熊孩子的德性,朱允熥可是最清楚不过了
人小鬼大
熊归熊,心眼儿却是有一千六百个
故而,朱允熥故意不说,反而找理由罚他
这样的话,熊孩子自然就会将怨气撒到纪纲头上
他再用纪纲,那纪纲便不会再认为是这熊孩子的“恩情”
反而会对熊孩子怀怨恨之心
历史上的纪纲,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也是朱允熥想要看到的
要用纪纲,便不能让他与别人拉帮结派
不过,他与历史上的纪纲,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是不是有真本事,还能好好再验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