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大明日报公布刑部、法部、都察院,以及各省有司衙门的邮编地址啦”
“大明日报社论,誓要扫清天下所有江湖帮派、山贼盗匪”
“侠以武犯禁,要大明无侠,人人皆侠”
“从今日起,人人皆可向各部写信举报,投拆,监督相关官府衙门”
“彻底铲除所有贪官污吏生存的土壤!”
……
大街,报童的叫卖声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不少人过去购买报纸,亦开始议论纷纷
“怎么回事啊?这次朝廷的动作很大啊!”
“是啊,之前不是说剿匪吗?可现在又加入反贪污腐败了”
“那些江湖帮派,鸡鸣狗盗之辈,若是没有衙门里的老爷和胥吏们罩着,那也横不起来啊眼下朝廷要铲除他们,可不就得反贪污腐败吗?”
“也算正常吧,以往朝廷派钦差巡视地方,都会张贴告示,让有冤情的百姓都去告状,这应该和那那也差不多”
“还是不一样吧,写信可比去告状容易多啦”
“对啊,而且还可以写匿名信,不用担心被事后打击报复”
“你们说,到底会不会有人去写信检举呢?”
“这还用问吗?肯定有啊!”
“反正我是不会写信的,这年头,少管闲事不过,你说的也不错,我不写,自然有别人写”
“不知道这波反贪污腐败,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可不好说啊,之前的郭桓案,空印案,闹得不也挺大的吗?杀得那叫一个血流成河,可这天底下的贪官,还是和从前一样多”
“但我总觉得这次不一样呢,你看这报纸上面说什么‘全民监督’,若果真如此的话,没准真能让贪官大大减少呢?”
“不一定,官官相护,写了信也要有用才好!”
“肯定有用现在可是太孙殿下当政,与以前不一样啦”
……
百姓们有信的,有不信的,有半信半疑的
朝堂上,朱允熥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大动作”
一连七日,他连续召集百官举行朝会
要知道,自老朱离开,朱允熥开始执政后,对于朝会,他素来都是极少参加的
大部分都被取消了
在朱允熥看来,朝会接受参拜,虽然能通过仪式感,强化大臣对帝王的敬畏
但仪式太过繁琐,非常折磨人,偶尔举办一次就行了
天天进行朝会,反而会失去其原本的作用,使大臣也不再因此而产生敬畏
偶尔一次朝会,大臣会非常重视
天天朝会,便习惯了,不以为然了
真要议事,可以单独召见大臣商议,问询意见,发布命令
史书上总说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却仍然大权独揽,有些人总觉得这不可思议,该皇帝权力手腕惊人
但实际上,朱允熥很清楚,这才是符合权力运行规则的
通过私下发布指示和命令,更容易掌控大权
相反,若是什么事都拿到会上讨论决定,而事先没有先与人沟通好,那最高统治者,就会慢慢失去权威
因为在别人的眼中,你根本不能一言而定,不能自己做主,那为何还要敬畏你呢?
什么时候举行会议讨论一件事,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力
时间由你决定,你可以私下与人沟通,达成一致后,再召开会议
会议具体讨论什么事情,亦是如此
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不懂这个道理
被读书人忽悠傻了,天天上朝,勤政无比,凡事都在朝会上商量
朝会要商讨什么事情,都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自己做好布置,只讨论早已准备好的事,任由大臣决定主题
凡是这样做的皇帝,最终都使得朝政沦为无休无止的党争,皇权不仅没有加强,反而被大大削弱
老朱虽然是一个很勤奋的帝王,也曾经天天上朝
但他可是极少在朝堂上与群臣商量什么事,都是直接决定,乾纲独断,而且杀伐极重
这正是老朱与那些庸才的区别
朱允熥因为自后世穿越而来,只要一对比分析,便能得出权力运作的道理
再加上他多少懂点心理学
对于哪些于帝王有用,哪些没用,哪些要适可而止,皆有着较深入的认知
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拿捏朝会的尺寸
这次一反常态,连续七天举行早朝,其目的只是一个,向朝臣,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反贪污腐败,誓要肃清江湖帮派,盗贼匪寇的态度
这与黄子澄案不一样
黄子澄案太过于高压,会让所有大臣都害怕,唯恐不小心牵连到自己
久拖不决,便会朝野不宁,人心惶惶
但这次,则是纯粹的表明对此的重视
让大臣、让天下官员都掂量掂量,谁敢在这上面推诿敷衍、不用心办事,甚至贪污腐败的后果
与老朱喜欢在事后杀得人头滚滚不一样
朱允熥更喜欢将“丑话”说在前面
有了之前利用黄子澄案做的拉拢,大臣们都相信这次的风暴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同时也清楚太孙殿下对此有多重视
很快,朝廷各部便被动员了起来,一道道的公文迅速发往地方各官府衙门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一反常态,先后亲自前往刑部,法部,都察院,吏部……等朝廷诸部,召集该部所有大小官员训话,讲述铲除黑恶势力,江湖帮派,以及山贼盗匪的重要性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反贪污腐败
《大明日报》上,亦是每天一篇社论,以极其严厉的语气,阐述此事
同时,每天重复刊登都察院,刑部、法部等诸多部门的邮编地址,号召全民监督
在任何一个自上而下进行统治的体系里面,权力的运作,都有两条线
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
明线就是朝廷公告天下的圣旨,公文,法律法规,各部门下达的公函等等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
还有另一条更重要的线,则是官员们私下的指示,汇报,联络
比如说,某省的按察使司,在收到朝廷寄来的公文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
如果是小事,自然是按照公文里面要求的办
如果是大事,或者心中有其他疑问,再或者涉及自己的利益等等,那就会先压下
然后,写信给朝廷里当部堂,当阁臣的“恩师”,曾提拨自己的高官等人,问问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