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现代人,古代人缺少的并不是脑子
而是目光和见识
朝廷六部之中的工部正是负责官办工业的生产和管理,作为一个皇朝的最高工业机构,其中自然不会缺少熟知这些机器运作原理的人,而且是全国最高端的人才
朱允熥只需要和他们说一下原理
造出来这个“飞梭”就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想到这里
朱允熥在【飞梭织布机】后,写下了【工部】二字
同理,蒸汽机的原理也并不复杂,只要朱允熥把这种想法和原理跟他们说明白,就不难捣鼓出来
不过蒸汽机的材料需求更大些
一个是燃料,以大明皇朝现在的条件,最好搞到的燃料肯定是煤炭了
想到这里
朱允熥在【蒸汽机】后面,写下了【煤炭】、【山西布政使司】两项内容
提起二十一世纪的土豪,少不了山西煤老板正是因为中国煤矿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就在山西
当然,后面还是需要派人去详细勘探
除了燃料一些制作材料,诸如钢铁等等,又涉及到炼钢技术的提升,这也得是工部来搞
说起来
想要发展工业革命,就离不开工部的技术人才
即便是《王祯农书》被找到了,最终也还得靠工部按照图纸去做出来
想到这里
朱允熥在【工业革命】后面又添加上了几个字【搜罗民间技术人才】
技术人才在这个时代并不被重视
相比于六部之中的其他部门,工部的地位相对较低
那些读书人甚至会认为所谓的技术人才捣鼓的东西,是“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
纵然工部汇聚了不少技术人才
可要照朱允熥这个想法实施下去,人手方面肯定还是不够的,况且这些东西只是基础,随着后面条件越来越成熟,用得着这些技术人才的地方多了去了
朱允熥当然要未雨绸缪起来
“还得先找工部尚书聊聊,看他是否有这个资质和素质,还有工部目前的具体情况,一些事情也可以先安排下去……”朱允熥用毛笔笔端蹭着鼻子,若有所思地喃喃道
想好这些
他还是先将目光放在了【生产力三要素】的第三点上
“劳动对象”
“是劳动者将其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用人听得懂的话来说
就是被加工的东西
诸如用来纺纱的棉花、麻,用来产蚕丝的桑树,粮食,还有矿产、钢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