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问题”
“让学子们互相讨论?”
“观察他们的回答与临场反应?”
“这个全新的考察方法当真有趣!”
看着那推演的未来
众臣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说
他们并不知道
这个全新的考察方法,跟传统的考试相比,究竟是谁优谁劣
毕竟它是第一次出现,没有经过任何验证,谁都不敢下定论!
但是对于煜国的科举头名之事,这个方法却是现在最为合适的,因为无论它究竟能否评判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可至少它能够……服众!
“在这件事情上”
“其他的问题都不重要,服众才是最关键的!”
“那科举的前十名的文章策问,哪怕有差距也是相差无几”
“除非真的是才华横溢,碾压同辈所有人,不然根本不可能让人真正信服!”
这是众臣心中都知晓的事情
也是那国子监祭酒会认为,煜国的这次科举考试,会成为一个笑话的原因!
因为
只要水平相差不多
只要不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
哪篇文章策问得分高
哪篇文章策问得分低
全由评判人的主观想法!
哪怕是第一名的策问文章,也不见得就比第二名第三名的强,各有千秋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而且”
“在这件事情上”
“那科举第一名的学子会非常吃亏!”
“因为陈怀信要保证科举的公平,那就必然会对他的策问文章,放大其缺点,减弱其优点,只有这样才可能让他人信服!”
“如此一来,除非他能够写得惊为天人,不然就算真的有第一名的实力,也很可能会因为吃亏,而被降低名次!”
祭酒最开始便是这样想的
反正
也就是说
如果不认真的挑第一名文章的刺
那就必然会有人用“肯定是故意放水”、“为了让大家面子上好过”、“假装保证科举的公平”等等说法,来嘲讽煜国的这一次科举考试!
因为谁都证明不了,第一名的文章策问,就一定比第二名的强,若是换了一个评判人,甚至第三名成为第一名,都是极有可能的!
祭酒本来已经想好了,该如何讥讽煜国的这次考试,该如何嘲笑煜国建立第十年,礼部所搞出来的祥瑞事件了!
然而
让他没想到的是
那陈怀信居然不按常理出牌!
他根本没有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反而直接采用了所有人都没见过的新方法!
而且这个方法的结果……还真能让人信服!
“能力强就是强,能力差就是差,不存在各有千秋,不存在相差无几!”
祭酒在看到这个方法后,脸色直接黑得难看了
他当然知道
陈怀信喜欢变革
陈怀信喜欢变法
可是
他怎么都想不到
这种传承了多年的考试,居然还能被陈怀信,给进行新的改变!
“不过”
“就算是这样”
“也还是无济于事!”
“因为这次科举的第一名,已经被彻底吓懵了,到现在都没有说话!”
祭酒看着那鉴天镜的画面,心中勉强的松了口气
他承认陈怀信的能力很强,能够拿出这样令人信服的考察方式
可是只要那科举的第一名,还是这一言不发的状态,那这次煜国的科举事件,依然还会是个笑话!
甚至他觉得这样的概率会非常之大!
“因为其他人都是见过世面的学子,只有他是黎民百姓出身的低等人!”
“遇到现在这种情况,能够不吓得双腿颤抖,已经是出乎预料了!”
“就算是给他机会,也必然无法抓住,反而还会证明其他人是多么优秀!”
“这……就是非世家子弟的严重缺陷!!!”
……
【大殿之中】
【礼部尚书的心里满是焦虑】
【因为那被招入朝中的十位学子,有九位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无论那想法如何的稚嫩,但在陛下与众臣的注视下,能够讲述自己的心中所想,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可是”】
【“那第一名的学子”】
【“为何直到现在都还一言不发?”】
【“他……不会是被吓到无法思考了吧?!”】
【礼部尚书心中一慌】
【他当然知道】
【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好像一直不慌不忙的,但实际上却是已经懵了,根本不知道应该要做些什么!】
【如果是在平时也就算了,可现在这种场合,因为被吓懵而无法思考,那害的可不仅是自己,还有他这个礼部尚书啊!】
【他明明什么都没有做!】
【他明明真的没有打算搞什么祥瑞事件!】
【可是却忽然被这学子绑在一条船上了!】
【“爹!”】
【“我叫你活爹了还不行吗?”】
【“多少说一些话”】
【“别再吓懵了啊!”】
【礼部尚书此时已经欲哭无泪了】
【他已经想到等考察结束后,自己会落得个怎样的下场了!】
【但最委屈的就是,若是他真的动了手脚,那受罚也就受罚了,除了认命也没有别的选择,可这种被牵连导致的惩罚,他就算是死了,也无法接受啊!】
【而旁边的首辅,此时也在皱着眉头,盯着那第一名的学子】
【他现在心中已经大概猜测到,可能是由于出身的原因,才会让那学子,表现得如此的无所适从吧】
【“其他九名学子,最差也是寒门出身,只有他是黎民百姓”】
【“没有见识过大场面,害怕这样的地方,自然是正常之事”】
【“若是平时,稍加磨炼,便足以改变其性格了”】
【“可是现在……唉”】
【首辅暗暗摇了摇头】
【他是相信礼部尚书没有动手脚,也相信那第一名的学子是有才华的,可是心中有丘壑,却无法表现出来,那就等于无!】
【他已经在想着,等到陛下的考察结束后,该如何为礼部尚书说话,哪怕必然会被卸任,可至少免去个牢狱之灾吧】
【就在首辅思索的时候】
【第九位学子停下了讲述】
【而始终没有说过话的第一名,总算是在这时候站了出来】
【“回禀陛下”】
【“学生认为”】
【“其他同窗的回答都是极好的”】
【“不过某些看法”】
【“学生觉得应该是……”】
【第一名口齿清晰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那本来觉得已经凉凉,打算为自己准备后事的礼部尚书,越是听着他讲述下去,脸上的表情就越是诧异】
【因为这第一名的学子,不仅是真的总结了,其他九名学子的观点,还将其给简洁的表述了出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就算了,顶多就是个记忆力不错,可他除此之外,还重新与那些学子讨论,并且引导着他们改变思想与见解!】
【甚至偶尔出现些许意见不同的争吵,也会被他最快的平复下来!】
【“这小子……居然还有这样的能力?!”】
【礼部尚书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
【他当然能够听得出来,这第一名所讲述的观念,其实跟其他学子所讲的差不多,或者说,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只能是这样而已!】
【可是身在最后一个发言,还能将这拾人牙慧的劣势,转变为自身的优势,那就难得可贵了!】
【哪怕是陈怀信,眼神中都带着一丝诧异】
【“能够听进并总结他人的想法”】
【“能够引导并改变他人的见解”】
【“还能够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水平”】
【“看来他的能力,比那考试里所展现的,还要强上几分呢!”】
【陈怀信已经逐渐相信了,这次科举的第一名,是真的没有问题的】
【不过】
【他并没有立刻下定论】
【当这个问题讨论结束后】
【他又抛下了另外两个问题】
【除了海洋贸易之外,还有对百姓、对军队的看法】
【而那第一名也没有让人失望,他或许并没有陈述出,多么令人惊艳的回答,可是那过程之中展现了领导能力,却让不少大臣都默默的点了点头】
【哪怕其他学子也都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是被第一名利用了,因为这家伙基本就没说过自己的想法,完全是在改进他们的回答!】
【“不仅改进了我们的回答”】
【“还要让我们认同他的改进!”】
【“这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这些学子满是无奈】
【可是那话题的引导、那回答的节奏、全都被第一名所掌控了!】
【他们就算是想要改变,也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等到下午】
【考察彻底结束】
【十名学子被带去休息后】
【首辅才总算是开口说道:“恭贺陛下!能够发现这样的大才!”】
【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道喜】
【他们当然知道,刚刚那些学子们的回答,究竟是多么的稚嫩,哪怕是第一名进行改进后,也都无法改变其本质】
【“可是”】
【“他们现在都还是学子!”】
【“还需要慢慢打磨与培养!”】
【“能够在这种时候,展现这样的天赋,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众臣在心中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