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你们之见呢?”】
【姬清珞看向了面前众人】
【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人,这种时候不然不会说些不合适的话,所以姬清珞十分放心】
【在场的姬长宁和姬长灵面面相觑】
【这种时候按理来说她们可以毛遂自荐】
【但偏偏不合适】
【因为她们的身份较为敏感】
【姬长宁作为皇长女,在这类问题上向来都是不过问政见的,因为她本身存在身份敏感问题,几个姐妹之中就数她最为特殊,若是日后论及顺位继承人,她也是首当其冲】
【仅是这一点,她就不能以如此身份去做此事,一旦日后被发现了,这就是以权谋私】
【皇长女姬长宁通过如此行为拉拢民心,攫取权力】
【实在是不好听】
【至于姬长灵,就更难说了】
【作为可以说整个皇室当中仅次于姬清珞的武夫,在战场之上确实权威足够,但要是介入到关于政治的党争调查当中就不妥了】
【更何况这还是关乎到承国当下格局的事】
【“小姑,如果可以,我们可以从其他皇妹们当中挑选出人来”】
【“如此倒也是个办法”】
【“其他人朕也信不过,难保不会有人参与到这其中来,人们常言是世家在这其中作梗干预,这一次朕也只能举贤不避亲了”】
【“你们觉得谁去合适?”】
【姬清珞又从新把话题抛了回来】
【姬长宁思索片刻之后就开始了分析】
【“长落近来在宫中较为繁忙,她怕是不妥了,而且这番行动需要的是不引人注目”】
【“没错,如今长落的威信也是不低了”】
【说话间姐妹二人相视一笑,还流露出几分苦涩】
【这也是她们没想到的】
【姬长落在这些年的进步当中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这一点确实有些意外,虽然还没有正式切入政治当中,但已经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口碑】
【光是这一点,就让时常辅政的姬长宁都佩服不已】
【确实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长瑶和长薇还太小,她们行动起来也不方便,这个时候就让他们担当此大任还是有些太早了,所以……”】
【说到这姬长宁的眼神一动】
【“最合适的还是长兮和长清,老四老五她们倒是比较闲,一个喜欢搞些小发明,一个热衷于诗词歌赋”】
【至少在外人眼里这个身份说得过去】
【首先不会引起非议,其次她们也有着足够的忠诚度,最关键的是执行力方面也不差】
【“好,就这么办”】
【姬清珞皱起了眉头】
【虽然自己做了这个决定,但不知为何,隐约之间能够感觉到这其中存在着问题】
【十分奇妙的意识】
【冥冥之中好像有人在暗中将未来的景象送到这里来,她窥见的是不一样的未来】
【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就算看到的也该是国家长治久安】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她好像看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画面】
【承国亡国】
【新帝即位】
【那张模糊的脸自己似乎见过,也很陌生】
【这些事情自己之前也有过猜想,但毕竟没有最后的证明,所以也只是猜想】
【此刻的姬清珞只有一个想法】
【把事情调查清楚】
【尤其是这个最新上任的京兆府尹陆林】
【这其中还有一个十分不妙的事实】
【倘若这只是一桩简单的人命案也就罢了】
【就算死了一个京兆府尹又如何,当下的承国国体没有受到撼动,就是最大的保全了】
【吏治,法度,基本的官僚群体……】
【只要这些无恙】
【承国就还在】
……
天幕之下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深感无奈
事到如今推演之中的姬清珞居然还妄想着承国能够安然无恙
这已经不是天真那么简单了
而是身为皇帝的执念蒙蔽了她的双眼
身为皇室中人,对于江山社稷的认知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也就给了那些个官僚阶级从中作梗并且拥护世家干预政治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女帝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安城当中的百姓们已经是第二次看到这一幕推演了
除了唏嘘感叹之外,再无他法
而此刻大殿当中的众人也已经麻木了
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见证王朝的覆灭,到头来看到的依旧是这样一滩烂泥……
世家官员们都不做声,每次目睹陈怀信收拾旧河山就像是在鞭尸一样
“唉……”
姬清珞一声长叹
多少唏嘘多少感慨
当初自己在面临国难之时,选择开启国运之测的鉴天镜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现在看来,这迫不得已的选择还是真正更改国运的关键所在
因果造化错综复杂!
如果自己没有事先做好安排,那么未自己也会和推演当中那样处在混沌当中而无法察觉真正的危机实则就在眼下
另一边,几位皇女也注意到天幕之上的画面
“啊,这一次要搭档给那陈怀信的人不是三姐和四姐了呀”
姬长瑶一脸认真
此刻旁边的姬长落则是有些无奈
自己心中对于陈怀信也是有一定感情因素在的,但推演当中的事情却做不到完全一致
如今在这场推演当中,自己看来也只能居于幕后了
毕竟按照推演的规矩来看,谁能够走在推演之前就能够获得后面的戏份
自己只能算是杀青杀早了
但一旁的姬长清却是说不出的激动
美眸之间所闪烁的意味何其深厚,要知道最开始举荐这位诗词双绝陈怀信的人就是她
但没想到前两场推演都和她失之交臂
不仅三姐四姐成为了对方的皇后,就连自己的六妹姬长薇也捷足先登
这让姬长清内心当中十分的委屈
有一种自己看重的人,却被亲姐妹占了便宜的感觉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