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2 / 2)

要不是吕为宾写出了《殖扩论》这种旷世文章

钱多明和齐顺义都要把他赶出去了

只听吕为宾说道:

“两位大人,这农民起义,可有过成功的?”

两个阁老闻言一愣

从陈胜吴广,至黄巾起义、晋朝孙恩、唐末黄巢,全都没成功过

吕为宾说道:“王朝覆灭之际,往往由农民起义起,可是农民军鲜少能胜利”

“这是为何?从陈胜吴广就能得出道理”

“陈胜吴广起义时声势大,但很快就内部火拼”

“遭遇挫败后,部队快速溃散”

“农民军可以起义,却难以成事”

“根源就是没有读书人支撑”

“没有读书人,没法形成体制,就难以夺取天下!”

“这是从古至今都明白的道理”

钱多明和齐顺义点点头

吕为宾继续说道:“现在大周,从国子监到县学府学,有多少读书人?”

“随着读书人增多,朝廷又可以给读书人提供多少官位?”

“这读书人做不了苦工,寒窗苦读数十载,结果一事无成,会是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让钱多明和齐顺义后背一凉

吕为宾说道:“陛下之前就曾下令,让各府衙扩编人手”

“可是这读书人愈发增多,衙门早晚是放不下的”

钱多明点点头

就拿现在的京都来说

京都百万百姓,富庶的人家都会让子弟去认字

这点从新邸报的销售量就能看出来

订购新邸报的人家越来越多

而从国子监到县学府学,全迎来了上学潮

大周人是很好学的

余杭地区,从前就有全家吃不饱供孩子念书的事情,现在百姓都能吃饱了,更愿意为孩子投资了

对教育的这种积极性,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极难见的

这样一来,读书人的人数必然增加

uu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