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儒学的包容性,所以汉武帝才会独尊儒术
官方需要一个正统思想,也需要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思想
比起极端的墨家和法家,儒家明显更为温和,也可以吸收别的学派的优点
只是在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也渐渐失去了其包容性,走向了理学和道学的极端上
新百家争鸣的出现,也促使儒学进一步开始发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当儒学的理念体系没法解释户部遭遇的问题,那便需要从别的学派吸取营养了
这时候儒学如果不发展,那将会在这个领域被别的学派取代
其实当下的儒学,与诞生之初,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包括吕为宾在内的儒学大家,正在尝试重新囊括儒学的领域
通过吸收百家营养,完善儒家思想,再次完成大一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宋彦收回发散的思路
仔细看这篇文章,周闯的理论很简单
金银货币的总数,就是国家、朝廷的财富总额
这一点宋彦也是认同的
只要手上有钱,就可以在高丽买到人参,在南洋买到粮食,在泰王国买到象牙
国家握着的金银钱币越多,那经济就越强大
从这个基础开始讨论,周闯提出重商的重要性
首先是金银流失的坏处
一个国家大量金银外流,会造成钱币变少
那别的国家,就能拿更少的钱,来侵蚀这个国家的财富
比如拿很少的钱,买到许多的粮食
相反,若是一个国家很多金银,那就能拿钱去其他国家
廉价的采买各种东西,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掠夺他们的资源
既然金银这么重要,那就要增加大周的金银
周闯提出两个概念
大周从外面买货品,花费金银,这是进口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