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也是怕耽误了朱应的事,转身就离开
见此,朱应跟着送卜万出了府门,看着卜万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激
然后,他打开了册录一看
“户部调粮入大宁,入北平”
“三十万大军半年所需粮草将在三个月时间运至”
看着这册录上的消息,朱应只是一眼,瞬间就明了了
“看来,朝廷是准备开春之后直接对北元动兵了”
朱应眼中也是带着一种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
毕竟
从这册录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朝廷的目的了
显然,这些粮草辎重调集是暗中进行,属于机密
不过卜万拿来给朱应,自然也是因为朱应是大宁指挥使,有权知晓
“粮草辎重运送至大宁还有北平府”
朱应微微低头,继续思索着:“这一次出兵,我大宁府也有份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何人为大将军了”
“历史上击溃北元,让北元四分五裂的大将军是蓝玉,只不过经过了辽东之战,朝廷应该也不会让蓝玉单独领兵吧?”
看着这册录,朱应陷入了深深的思虑
不过在沉思了片刻后,朱应也将册录直接收起来
“管他呢”
朱应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洒脱的笑容:“三个月筹划时间,也是要过了年开春才会动兵”
“现在还早着呢”
想来
朱应自己儿子才刚刚临世,现在就是好好陪着沈玉儿母子就行了
至于战事,等到朝廷旨意再说吧
……
北平城,燕王府!
“父王”朱高炽双手捧着一封册录,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殿,满是恭敬之色:“这是刚刚方知府派人送来的辎重调拨册录”
朱高炽一边说着,一边将册录高高举起,递给朱棣
朱棣伸手接过册录,目光快速扫了一眼,然后看向了朱高炽,问道:“这份册录看了没有?”
“回父王”朱高炽立刻抱拳回道,动作干脆利落:“已经看了”
“有何看法?”朱棣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考校意味,紧紧凝视着朱高炽,似要从他的回答中看出他的真实能力
“依儿臣之见”朱高炽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回道:“朝廷是要对北元动兵了此番自户部调拨的粮草辎重不少,足够三十万大军半载所需,分三个月时间逐步运送至大宁,北平府”
“足可看出这一次动兵必然是北平府,大宁府,乃至于朝廷驻守在辽东的大军一起出征”
“而三个月为期,那就代表会在过了年关,开春之后动兵”
听着朱高炽的回答,朱棣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自己这个儿子虽然身材肥胖了些,身体虚弱了些,不善武,不善军
可在政务方面却是极为了得,王府的诸多政务也都是经过朱高炽处置,一切都处理得安稳有序
“不错”朱棣赞许地说道
“父王”朱高炽微微抬头,眼中闪烁着思虑之色:“此番动兵如此,足可见朝廷对击溃北元之心”
“不过统兵大将军为何人,这些还未定下”
“以儿臣推测,既有北平府,那父王必能够统领一军,成为主将征伐”
朱高炽说着,一边用肯定的眼神看着朱棣
“恩”朱棣点了点头,对此,他也早有所料了
正在这时
“报”金忠脚步匆忙地快步走入了大殿内,满是严肃之色,躬身对着朱棣一拜
“何事?”朱棣一抬手,示意金忠起身,随后问道
“王爷提醒属下要特别关注大宁指挥使朱应,此番又得到了朱应的消息”金忠恭敬地回道:“就在日前,朱应妻已成功产子”
闻言,朱棣微微点头:“以燕王府的名义准备一份厚礼送至大宁,替本王恭贺朱应得子”
“属下领命”金忠一拜,动作迅速而干练,当即退了下去
待得他一退下,朱高炽则是带着几分笑意道:“父王一向眼界不凡,这朱应能够得父王如此认真对待,也是唯独一人了”
“人才,自有人才的对待方式”朱棣平静地说道,目光深邃:“吾北平府与大宁府相邻,与这朱应交好并非坏处”
对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朱棣自然是不会说毕竟他心中所图太大了,哪怕是自己亲儿子也不能乱说
“儿臣受教”朱高炽十分知礼地回道,脸上满是谦逊之色
“你啊”
“如今也不小了”
“也该有想想子嗣问题了”朱棣又带着几分关切的道
“儿臣……这个……”
朱高炽有些尴尬的看着,不知道怎么回答
……
大明都城,应天!
文渊阁大殿
兵部,户部,吏部,刑部四部的尚书汇聚于此
大殿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
众臣的表情都十分严肃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哪怕没有开口,也是透露出威严与霸气
太子朱标静静地站在了一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神情
“皇上,太子”
唐铎站了出来,向前走了几步,双手抱拳,恭敬地启奏道:“历经九个月时间,大宁边军,北平边军,都督府军,所有损耗的兵力已经全部得到了补充,已经恢复到了满军制”
“除此外,兵部与户部互通,所有阵亡,伤残将士抚恤都已经发放,并无遗漏”
“这些详细发放的册录,请皇上与太子一阅”
一旁的云奇立刻快步走上前,双手接过册录,恭敬呈奏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册录,目光快速地翻阅了几眼,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点了点头:“做的不错唐卿不愧是咱大明的栋梁”
听到这一声夸赞,唐铎当即一拜,脸上满是感激之色:“多谢皇上夸赞”
而在心底,唐铎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等大差事,他是不敢有丝毫的疏漏的,毕竟面前的朱元璋可是一个手段狠辣的大杀神
不过好在,他过关了
“皇上,太子”
户部尚书赵勉站了出来,同样恭敬地启奏道:“经过九个月时间,辽东因战争而影响的百姓,流民之事也已经定下了”
“在大宁府与辽东府合力下,诸多流民已经得到了妥善安置,辽东户籍人口情况也得到了统计”
“如今辽东人口,尚有四百八十余万,其中还有五十余万人逃到了大宁府安置”
“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咱还是老规矩,对于辽东府,安民为主,如今又已入冬,辽东府所需粮食,木炭等御寒之物都优先供给”
“臣明白”赵勉立刻回道
随着赵勉退下,吏部尚书陈敬也是立刻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陈敬向前走了几步,恭敬地说道:“这九个月时间来,吏部着重对辽东调派官吏,经过吏部筛选,由太子钦定,吏部已经调动了知府下大小官员七十余人,文吏五百余人,如今辽东府全境已经彻底推行我大明律法,施行我大明国策,辽东官府已经走上正轨”
“不过,据铁铉知府上禀,辽东府多年来处于北元掌控,纳哈出穷兵黩武,压榨汉民,这也造成了整个辽东府财源流失,短时间内,也难以让辽东府恢复生产力”
“所以,铁铉知府上奏,希望皇上与太子能够酌情对辽东府再降恩泽,在赋税上再有减免”
“此事”朱元璋缓缓说道,脸上露出深思的神情:“咱会与太子商量的”
“臣明白了”陈敬一拜,恭敬地退下
就在众人议事正酣之时,刑部尚书沈溍神情庄重,稳步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沈溍上前几步,在距离御座几步之遥处站定,双手抱拳,微微躬身,高声启奏:“启奏皇上,太子殿下”
“刑部派遣官吏在辽东府履职已有九个月之久”
“在此期间,全力肃清冤屈错案,广布线人,深入街巷市井,将那些隐藏在暗处、昔日为非作歹的恶徒以及北元遗留的权贵一一缉拿归案”沈
溍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目光偷偷看着御座上的朱元璋与朱标,满是认真谨慎的神情
“如今,经刑部缜密定案,处以极刑者,共计一千五百七十余人”
“而目前仍在审理的案件,则多达五千七八余案,总计牵扯人数超过三万余人”
沈溍的声音不疾不徐,每个字都清晰地传达到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听得众人心中皆是一凛
这个数字,真的不小了
不过想到北元贵族的残忍,这数字似乎也不算多
听闻此汇报,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脸上神色平静,只是缓缓点了点头
随后
朱元璋微微张口,声音低沉而透出冷意:“沈卿,对于你个人的能力,以及刑部整体的办案能力,咱向来心中有数,无需多言”
“但有一点必须谨记,一切务必依照我大明律法惩处”
“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罪该万死的,绝不姑息,送他们上西天”
“而对于那些本本分分、并无过错的良善之人,切不可无端针对”
朱元璋说话间,眼神锐利如鹰,透露出对律法公正执行的态度
“臣明白!”
沈溍闻言,立刻躬身领旨,动作迅速而干脆
随着时间流逝
待得该交代的诸多事宜皆已汇报完毕,四部尚书依照礼仪,整齐有序地向后退下,鱼贯走出文渊阁大殿
此刻!
朱元璋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紧绷的面容逐渐放松,周身那威严的气势也随之悄然卸下
随后
朱元璋侧过头,看向身旁的太子朱标,露出了一抹笑容,说道:“标儿,辽东府,这回可是彻底归我大明所有了”
话语中也满是历经波折终得圆满的欣慰
朱标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贯温和的笑容,回应道:“父皇恩威并济,以雷霆手段与仁德之心兼施,辽东自然倾心归附”
朱标说话时,满是对朱元璋的敬重,语气也极为谦逊
“对了”朱元璋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笑:“咱刚刚收到了一个消息”
“朱应,有子嗣了”
……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