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儒道辩经自古有之
其中最有名的是当初春秋儒道与浩然儒道之争,绵延万年,最终以国相张天仪一手刻刀一手剑,携秦法大势入皇城,春秋儒道离开中枢而结束
当初辩经风气极盛时候,连皇族中皇子都参与其中
曾有皇子言压一方,辩经之道无人能敌
不过如今整个大秦,武道昌盛,已经少有真正的辩经
云志城广场上,嬴元辰面色平静,朗声开口:“虢骏伯,元辰应约而来,非是因辩经,而是为百姓,为皇族声誉”
“今日我嬴元辰若是辩经败于你,证明我资历确实浅薄,监国资格会被天下人怀疑”
对面的虢骏伯刚要开口,嬴元辰的声音再次响起
“那也是好事,起码能提前让天下人知道我嬴元辰还不够格,让我自己认清自己,行事时候,多思多想”
“监国,并非是一步登天的权力在手,相反,是将这九洲,这天下,这大秦的传承,还有这天下百姓放在肩头”
“是责任”
嬴元辰面色坦然,看着对面的虢骏伯
不说赢,只说败
不提辩经失败对他自己的影响,只说天下之责
开口之前,就已经站在了道德高点
“认清自己,有担当,有气魄,怪不得陛下要诏皇孙监国”石台下方,身穿儒袍的老者轻声开口
远处阁楼上,也有人面上带着几分感慨:“立位正,不争为争,这位皇孙已经深谙权谋之道了”
“那是当然,元辰皇孙自幼流落在万域战场,是陵兰王亲自教导,回九洲后又有新亭侯,更有大儒王明阳的辅佐”说话的老者看向石台上立在嬴元辰身侧的身影
“如今看,陛下是早有磨砺皇孙心思,才会这等一路安排”
这样的对话,不只是在云志城中,那些通过秘法听到嬴元辰言语的人,也是轻声感慨
纵观嬴元辰崛起之路,隐藏在五皇子与三皇子争锋大势之下,不显山不露水
等两位皇子看到嬴元辰的威胁时候,他已经在中洲之地身居高位,执掌百万大军,有了属于自己的底蕴
石台上,虢骏伯面色变幻,深吸一口气,向着嬴元辰拱手
“皇孙,今日辩经,嬴灼就以天下大治为辩题”
“皇孙入皇城监国,准备如何大治天下?”
大治天下
当虢骏伯的辩题说出时候,所有人都是面色变化
“好!”五皇子府,充国公端阳崇双目之中尽是神采
“这辩题,本身就是陷阱”
“何为大治?”
“只要辩此题,就代表着皇孙心中觉得皇帝所掌天下,还不算大治,这是否定陛下功绩”
这话,让对面的靖国公陈举面上露出笑意
只要嬴元辰答话了,他就已经输了
人家是要与你辩经吗?
人家是看你态度
远在皇城的皇城书院,一座大堂上,数十位儒袍大修端坐
他们面前,一道光幕上,清晰可见云志城中场景
便是皇孙嬴元辰也显露出来
礼部尚书王安之,就坐在大堂一旁位置
“好狠啊……”大堂中,一位青袍儒衫的老者低叹,“此题别说是皇孙这等年轻人,就是我等,也无法说的好”
大堂中的其他人相互看看,低低点头
治国之道,岂是这等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但凡开口,没有不错的
“若元辰皇孙不谈大治,百姓失望,觉得他无才无能”
王安之双目微微眯起,看向光幕之中立在石台上的嬴元辰:“若是答了,才是真的麻烦啊……”
百姓希望大治,那谁不希望大治?
当然是已经得到利益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