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韦公子。”
“韦公子,大喜啊,二甲第二名,大喜。”
恭喜之声随即接踵而至!
刚才恭喜吴三辅的北直隶考生有多少。
现在恭喜韦总裁的北直隶考生就得翻一倍都不止。
算李成楝的声音最大:“小宝,二甲第二名啊!好成绩啊!恭喜恭喜。”
范大脑袋和林文彪等高级随扈本来都是便装藏于暗处的,此时也忍不住都过来恭贺韦总裁高中进士。
李岩和宋应星虽然因为没有在二甲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很失落,还是保持了风度,恭贺韦公子高中进士。
牛金星也一样,大大的赞美恭维了韦公子,说的唾沫横飞,似乎他与韦公子很熟一般。
一时之间,韦总裁周围都是恭维奉承之声。
郑忠飞却没有过来道喜,一方面是人太多,他被人群挤得离韦总裁已经有点远了。
二则是郑忠飞此时已经有傻了,虽然还是有一点点侥幸心理,盼望自己能够进入一甲,能够进入前三名。
但毕竟一甲只有三个人,这份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韦总裁自然不会在意郑忠飞有没有过来恭喜自己,与身边的人聊的不亦乐乎。
虽然稍微有一些失落,但韦总裁更主要的还是满意,知足。
自己是啥水平,自己心里有数,能获得二甲第二名,这已经是他的能力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了,就是再努力,一辈子每努力就可以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
当然,震惊之余,不少人也震怒,这么年轻的一个公子哥,居然是本次会试的二甲第二名?
这怎么可能?一定有猫腻!
尤其是郑忠飞,郑忠飞大概知道韦宝的水平。
虽然在山海书院的时候,郑忠飞就不是与韦宝在一个班。
韦宝在富贵班,郑忠飞在普通班。
但毕竟是一个书院的,平常会有所耳闻。
还有,要知道乡试的时候,郑忠飞可是一举通过了科试,并且又一举夺得了举人功名啊。
而且,郑忠飞的举人功名含金量十足,是在北直隶的诸多强者当中脱颖而出的,与韦宝和吴三辅靠在辽南增设的恩科,整个考场就他们两个人考试,而走后门夺取的举人,完全是两码事。
郑忠飞心里有多酸楚,多愤怒,王秋雅此时就有多高兴,多开心。
王秋雅抱着吴雪霞的胳膊,轻轻地跺着脚,轻声欢呼:“中了,中了,公子是真的中了举人,还是二甲第二名。”
吴雪霞嫣然一笑:“不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吗?难道你还怀疑去府里面报喜的差人啊?”
“不是,没有亲眼所见,到底有点不放心嘛。而且报喜的只说中了举人,并没有说具体的名次嘛,我是真没有想到公子这次考的这么好,就差一点点就是一甲前三名了啊。”
“是考的很好。”吴雪霞又是嫣然一笑,一双水汪汪的美眸,含情脉脉的望着韦宝,嘴角边尽是挡不住的微笑。
这个男人,就是我吴雪霞的男人呀。
吴雪霞很自豪,好像有一股甜滋滋的情绪涌遍周身。
有人完,比了比只手遮新语》记:王子猷爱竹,就是暂时住宿的地方也要栽上竹子。人问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后来即以“此君”为竹的别称。
翁鸿业,字一桓,号永固,明钱塘(今杭州)人。
吴孔嘉(1588~1667)字元会,别号科考不公。
或者是癫狂的要求重考。
或者是啥也不说,直接用脑袋去撞墙。
各种表象都有。
韦宝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李岩、宋应星和郑忠飞三人身上。
在韦宝认识的人当中,也就他们三个人是落榜了的。
三人的表现几乎一模一样,都像是定住了一般,一言不发。
虽然在二甲榜单公布之后,他们就已经多多少少做好了落榜的准备,毕竟能荣登一甲前三的可能微乎其微,想都不敢想。
可当事实残酷的摆在眼前,尤其是刚才又都受到了韦宝获得二甲第二名的‘刺激’,他们现在就更加失落。
比起不哭不闹,傻愣愣的入定,则更加可怕。
牛金星劝慰李岩,“李兄,别太难受了,下回再考就是了,哪个人考进士不是考三回以上啊,你这不是才考过两回吗?”
李成楝劝慰宋应星:“宋先生啊,别太多想了,你的才华如此受到我兄弟的肯定,得不得这个进士功名,我们都知道先生的大才。”
没有人去劝慰郑忠飞,郑忠飞失魂落魄的往前挤,要再挤到布告墙边上,将二甲和三甲的榜单看一遍,他实在无法接受韦宝高中,而他自己落榜这种事情。
郑忠飞想过要告韦宝!
想过韦宝可能是走通了什么门路,才能在会试这种大明最高级别的科考中作弊。
但是郑忠飞很快又打消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韦宝能在会试作弊,那韦宝身后的靠山得有多大的势力啊、说手眼通。
韦宝明白林文彪的意思,他毕竟还太年轻了,怕别人拿自己的年纪说事。
其实以韦宝十五岁的年纪,参加会试完全合格了。
大明的科举并没有年纪限制,只要有举人功名的人,不管是十来岁的少年,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来参加的。
只是一个十五岁的人获得这么好的名次,难免让人妒忌。
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落榜,且不满考生的箭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