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获得好的机遇,离不开众人的抬举,所以一定要记得维护好身边的人脉圈子。
胡雪岩说: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很有限,就算你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呢?
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自己是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
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是至高荣誉。
余煌和华琪芳走了没有几步便无声的痛哭起来。
韦宝本来走的好好的,觉得特别提气,并没有啥伤感的感觉,被这两位老哥一带动,顿时也觉得鼻子酸溜溜的。
虽然没有吃过十年寒窗苦读的苦楚,但韦宝能想象这两位都年过不惑的人,为了科考,吃过多少苦。
回头看去,不少进士都走走便开始哭。
都是一条道上的苦命人呀。
不过,他们的苦命属于过去,从这一刻开始,这些人都是大明正儿八经的官场中人了,都是有国家编制的人了!
吴三辅在人群中特别显眼,因为别人就算不哭,也都颇为伤感,只有吴三辅是咧着嘴直乐的。
吴三辅看见韦宝回头了,冲韦宝摇了摇手,示意打招呼。
韦宝想笑笑不出来,暗忖你个没心没肺的老哥哟,又将头转回去了。
出了长安门,这条道就是进士们夸官游街的道了。
一路上悬挂了大红灯笼,布置了不少红绸彩带啥的,看得出来破费不少。
为首的鸿胪寺官员手持金榜,金榜上面盖着皇帝大印。
金榜被贴在一方指定的墙面,那里有御林军的将领等候为新科进士们保驾护航。
虽然京城的治安好的不能再好,这么多人在一起,也不至于有什么贼人敢乱来。
但这个排场是肯定要的,这不是做给进士们看的,而是做给普这家人与韦宝是亲戚,急忙纷纷向他们打听探花郎的情况。
李成楝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唾沫横飞的将韦宝的家世、籍贯、年纪、婚配情况啥的竹筒倒豆腐的往外冒。
众人一阵艳羡,都说探花郎好厉害,原来还是寒门子弟啊?
原来探花郎就是京城和北直隶的书的人,最火热的题材一定是寒门子弟出了一个探花郎的故事。
甚至不少说书的在场的人,现在就已经开始疯狂的酝酿各种版本的探花郎故事了呢。
连听闻了韦宝今日要夸官游街的熊兆珪和熊欣儿也来了。
熊兆珪被王家的人打伤了腰骨,不过幸好韦宝请了郎中为他医治,而且万幸的是没有打断骨头,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了。
熊欣儿本来不让他来,说她自己去看一看,然后回去告诉他。
但熊兆珪感念韦宝的大恩,说恩公夸官游街,一定要去捧个人场才是。
熊欣儿拗不过他,只得扶着他来。
韦宝同样也没有看见人群当中的熊家兄妹。
熊欣儿满耳都是身边众人在夸赞韦宝的声音,都是关于辽西韦公子的各种版本的故事,心里甜丝丝的,轻声对熊兆珪道:“哥哥,韦公子真威风。”
“那是!好人自有好报!”熊兆珪乐呵呵的道:‘我本来以为恩公只是进士,却原来中了探花啊!恩公真有本事!’
熊家兄妹的确不知道韦宝中的是探花郎!
包括李成楝一家人、吴雪霞、王秋雅和贞明公主她们也是才知道的。
因为今了我家公子是文曲星下凡!我们那里的人都知道!”范大脑袋这个时候也忙坏了,听了各种版本关于探花郎的故事,他恨不得今书人大军,到处去讲故事去。
不过,他身为这事,都说是听说的。
辽西也有人在京城这边的,自然也有人听说过韦宝是文曲星下凡的故事。
所以,这就又为探花郎众多神话故事,多添了一篇。
其实添不添加这一篇都无所谓,说书人不差这种素材,还有说探花郎韦大人是太白金星转世的呢。